砥砺奋进这五年|实现改革发展新跨越

2022/2/22 17:11:09   来源:水母网    

  ●回望过去五年,烟台以改革开放为引领,走出了一条踏实又稳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化改革激发出强大发展动力: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关做法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文通报表扬,一体化数据创新应用相关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仅去年一年,141项改革事项全部达到进度要求,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9个、其中国家级18个,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49个、其中国家级172个。

  ●加快动能转换让发展势能加速积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东方航天港、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等影响深远的项目全力推进;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连续保持10%以上,“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64.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1.5%。

  ●持续扩大开放迸发赶超跨越新活力:2017年以来,累计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06个、三类500强项目396个,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外资总量始终位居全省前三。

  ●五年来,烟台准确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持续聚集发展要素,以改革思维谋划发展大局,以深化改革开放积蓄动力、增添活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质效明显增强,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的跨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局面正加速形成。

  历史总在浓墨重彩中翻开崭新的一页。明天,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隆重开幕,这座城市即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五年,我们发现,烟台以改革开放为引领,走出了一条踏实又稳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化改革激发出强大发展动力: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关做法被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文通报表扬,一体化数据创新应用相关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推广,仅去年一年,141项改革事项全部达到进度要求,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39个、其中国家级18个,累计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449个、其中国家级172个。

  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关关员对外贸集装箱进行现场监管(资料片)。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 摄

  加快动能转换让发展势能加速积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东方航天港、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等影响深远的项目全力推进;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连续保持10%以上,“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64.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1.5%。

  持续扩大开放迸发赶超跨越新活力:2017年以来,累计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06个、三类500强项目396个,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外资总量始终位居全省前3。五年间,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60.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始终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均占全市的80%以上。

  五年来,烟台准确把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持续聚集发展要素,以改革思维谋划发展大局,以深化改革开放积蓄动力、增添活力,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质效明显增强,综合实力实现了新的跨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局面正加速形成。

  向改革要动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谁把握了改革的要义,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

  烟台坚持向改革要动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就在去年,烟台提出重振县域辉煌,力争用三年时间打一场县域经济“翻身仗”。园区是县域振兴的重要载体,烟台以“一县一园一业一平台”的产业园区改革路径闯出了县域经济的突围之路。

  针对园区同质竞争、产业分散、动力不足等问题,逐个县域确定重点突破园区,逐个园区确定主导特色产业,逐个产业搭建研究培育平台,全面推动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6个省级化工园区、4个特色园区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园区招商体制改革,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完成混合所有制招商体制改革,成立16家股份制招商公司,累计组建各类创新中心40个,实现园区全覆盖。

  以园区突破带动县域崛起,烟台各县(区)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改革亮点远不止于此。最近五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烟台紧紧围绕构建“1+233”工作体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迎难而上,破局开路,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国企改革蹄疾步稳。以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以深化万华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引领,将企业上市作为混改的重要途径,推动泰和新材、冰轮环境相继整体上市,密封科技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比例、资产证券化率均突破70%,闯出了一条国企高质量发展新路,培育形成了一批体制机制活、创新能力强、资源配置优、运营效率快、发展质量高的现代化国有企业。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烟台主动回应企业诉求、积极响应群众期盼,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精准发力,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新支点”。

  “不见面”审批成为新常态,建立“不见面审批”清单,打通连接市直部门自建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区市平台与市级平台,市直部门平均全程网办事件率提升到85%以上,区市平均全程网办事件率提升到50%以上。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即办件占比72.3%,列全省第一。

  “掌上办事之城”变为现实,开发运行“烟台一手通”APP,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70万人,集成覆盖卫生健康、交通出行等领域804个高频应用事项,全量接入1.4万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社保证明、异地医疗等80多项事项实现“秒批秒办”。

  “政企通”服务企业全面铺开,开通12345“政企通”服务企业专线,搭建“政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市县两级选派1万多名机关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与3万余家企业逐一匹配,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一项项扎实的行动,让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成为标注城市行进历程的新刻度。2021年,烟台被评为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在2020年度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优异档次,5项指标被列入全国标杆。

  改革风劲,发展行稳致远。烟台正以改革为帆,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向动能转换要效益

  “转”出一片新空间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突破口。自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以来,烟台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四新”促“四化”,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烟台优势,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关键在项目。烟台以一个个重大项目,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起势。

  烟台开发区,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大型机械和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座城市新地标将在5月迎来首展。

  烟台高新区,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派诺生物年产10亿剂新冠疫苗商业化生产车间投入试生产。这是山东首个VLP疫苗商业化生产车间,项目投产有望进一步丰富中国疫苗类型,提升中国新冠疫苗产能。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项目为王”理念,已内化为烟台这座城市的自觉行动。突出重大产业项目拉动、重大科创平台驱动、重大基础设施支撑、重要载体引领,烟台集中力量突破绿色石化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八角湾人才集聚区规划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等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任务,以攻坚精神、攻坚姿态、攻坚节奏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快速落实。

  一批顶天立地的重大产业项目,接连实现突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志在全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东方航天港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商业固体运载火箭总装测试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三大项目同步启动,项目投产达效后,东方航天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万华全球研发中心扩建工程及孵化基地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投产后预计每年形成产值420多亿元、税收近79亿元。

  在动能转换大潮中,加速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是重要的一环,而“链长制”的推行对于打通产业链堵点和痛点、弥补行业短板具有积极意义。

  借助“链”的力量,烟台的产业格局正在被重塑。

  去年,烟台聚焦绿色石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集中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对各个产业逐一掰开分解,细化为16条重点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着力破解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以“链长制”护航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撬动“链”的转型升级,加快抢占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

  数据显示:我市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连续保持10%以上,被国务院授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64.3%,“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1.5%。

  培育新动能,创新是第一动力。

  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两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数量超过全省“十三五”一类新药上市总和;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研院、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加速突破;3项科技成果入选2020年度山东“十大科技成果”,万华化学、艾睿光电、杰瑞石油占据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榜单前三名。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近年来,烟台全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等方面加足马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力不断增强。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三年来,烟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9.15%,高企数量达到1120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556个,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88项。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烟台努力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这篇大文章,“转”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新未来。

  向开放要活力

  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开放,成就了烟台的昨天,左右着烟台的今天,决定着烟台的明天。打开开放大门,烟台正以更加从容的节奏阔步向前,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涌现出一批开放园区、高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自贸区烟台片区的获批标志着烟台站上对外开放最前沿。去年9月份,斗山机床(中国)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价值420万元的数控车床零部件仅凭一张“零成本”关税保函就顺利通关,企业要缴纳的70万元税款,在次月5个工作日内缴纳即可,实现了进口货物当天申报、当天放行。这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在全国范围内签出的首张“零成本”关税保函,标志着全国自贸区首单“关保通”业务顺利落地。

  获批两年多来,自贸区烟台片区瞄准“系统化改革、集成化创新、差异化探索、特色化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力打造要素集聚的“磁场”、产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耕好了“试验田”,闯出了开放发展新路径:累计形成14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8项评为全国典型案例,12项成果被纳入省级复制推广案例,“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成为山东自贸试验区唯一入选全国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的制度创新成果;“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新模式”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知名智库中山大学评选的制度创新“十佳案例”。

  开放发展的成效与活力也在不断释放:截至目前,自贸区烟台片区累计入驻企业3万家,外资、外贸企业两年平均增长36.9%和27%,在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上创造了近1/3的实际外资和近1/2的外贸进出口。

  伴随着开放力度的加深,一个个开放园区与阵地拔地而起,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烟台)产业园等园区加速推进。五年间,全市省级以上园区实际使用外资60.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始终保持在2000亿元以上,均占全市的80%以上。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决定着一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深谙“双招双引”重要性的烟台,从未放松对大项目、好项目的追求。2017年以来,烟台组织举办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招引活动400余场,累计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706个、三类500强项目396个,实际使用外资106亿美元,外资总量始终位居全省前3。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烟台全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2019年12月,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2020年9月,烟台三站市场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21年10月,烟台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21年,外贸新业态累计完成进出口额268.4亿元,拉动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五年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始终位居全省前2。

  开放,让烟台因世界而跃升,也让世界因烟台而精彩。

  塞尔维亚时间2019年3月30日,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见证下,玲珑轮胎欧洲工厂在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市举行项目开工仪式。这是中国轮胎首个欧洲工厂项目,也标志着玲珑全球化产业布局取得战略性突破。

  与玲珑轮胎一样,烟台企业深度融入世界,纷纷在世界各地布局落子。五年来,烟台对外直接投资达59.4亿美元,总量全省第一,共有150家烟台企业在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90个项目。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烟台这座沉淀着改革开放基因的滨海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与决心投身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大潮中,劈波斩浪,奋楫争先,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在更高层次融入世界。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编辑:卢伟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