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零碳”供热启动建设 烟台海阳隆起新能源综合利用战略高地

2020/11/25 17:17:05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11月25日讯 (记者 卢伟霞 通讯员 侯俊南 姜雅静 宫钦钊) 11月的海阳,碧空如洗,白云如絮,初冬的海风吹得格外冷峭。在离海边仅有一公里的碧海金滩小区,市民孙保芸家里却是暖意融融,孙保芸穿着短袖家居服,屋里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达到了25℃,“供暖后一下子就暖和了,家中的温度很稳定,感觉也很舒适,一点也不躁得慌。”这也是孙保芸连续第二年享受优质的核能供暖了。

  2019年11月,作为全国核能商业供暖的先行者,海阳核能供热项目首个供暖季,7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50个小区、7000余户居民享受到了高质量核能供暖,经过136天供热检验,海阳核能供热系统设备运行正常,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据测算,核能供热项目首个供暖季累计对外供热28.3万GJ,减排烟尘92.67吨、二氧化硫158.9吨、氮氧化物151吨以及二氧化碳2.41万吨,实现了节能减排、高质量供暖的多方共赢,为海阳的蓝天白云添了一份“环境保险”。2019年11月28日,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观摩会暨核能综合利用专家研讨会上,海阳市荣膺“山东省核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城市”。

  为了扩增供热面积,打造全国首个“零碳”供热城市,让更多的海阳市民享受到清洁能源供热,2020年,海阳将核能供热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绿色工程列入全市“双重点”项目,多部门联动配合,专项调度推进,企业全面发力,提高核能供热能力。

  在一期70万平米供暖面积的基础上,山东核电又开启了推进大规模长距离供热的研究工作,对1、2号机组高压缸排汽管道进行改造,具备了450万平米规模化供热能力。

  “二期450万平米供热项目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道隔离、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该项目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项目建成后,届时海阳核电厂热效率将提高3.25%,预计每个供暖季节约原煤10万吨,改善海阳供暖季大气环境,减少环保投资、缓解燃煤运输压力,对保障北方清洁供热、促进碳中和目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介绍。

  为推进核能供热全域覆盖,海阳丰源热力公司、海阳海发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投资8亿元,铺设核能供热主管网,建设中继泵站、换热站,与市内龙凤热力、宏峰热力两家热力公司联网互通,为下一步全域核能供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提高供热效能,我们对供热管网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整条供热线路划分为6个标段,分段施工,确保在2021年供暖季投入使用,满足海阳全市的供热需求。”丰源热力公司董事长赵新说。

  不仅如此,在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的进程中,海阳更是有着长远谋划,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推进,未来海阳更将拥有2亿平方米的供热能力,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保障,给我国北方清洁供暖提供了全新的“海阳方案”。

  2018年12月海阳核能供热项目正式立项,2019年11月海阳70万平方米的小区实现核能供热,2020年11月,核能供热第二个供暖季开始运行,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平米正式开工建设,短短两年时间,海阳核能供热项目完成了从概念到设计规划、落地实施、完善改进,更描绘出了冲刺更高质量更广范围供热的宏伟蓝图。

  11月15日,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在海阳核电顺利完工投用,打破了供水、供热需要三根管道的传统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供水、供热的工程投资及运营成本,重新定义了能源供给模式。

  从“中国首个”,到“世界首个”,海阳在核能综合利用的探索上永不止步。围绕核电项目建设,海阳确定了培育壮大核电加工、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产业链条,隆起核电领域全产业发展聚集高地的工作思路,将核电装备制造和核能综合利用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借助核电“聚变裂变”的业态优势,发展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储能等产业项目,开启了从首创国内核能商业供热模式到核能综合利用的崭新征程。

  “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建成使用后,海阳将实现全部城区‘零碳’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的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节能减排、改善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贡献更多力量。”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说。

  在新能源综合利用方面,海阳早已谋篇布局。拥有212公里海岸线的海阳,适宜发展风电产业的海域达600多平方公里,面对亟待挖掘的丰厚自然资源宝藏,海阳将发展风电产业作为新能源综合利用的又一重要举措,远景能源、上海电气风电设备加工制造项目和国电投、华能海上风电项目纷纷落地海阳,构建起海洋与陆地、海面与海底、发电与储能、制造与运维等多层次立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一座“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编辑:卢伟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