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阳“文艺轻骑兵”送戏到基层

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

2020/9/22 12:24:07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2日讯 (通讯员 宫钦钊 潘晓芸 柳伟) “别急,别急,戏曲一会就开始。”8日傍晚,海阳市辛安镇瓦罐村中心广场上异常热闹,得知今晚村里演戏,村民们晚饭后早早就到广场占位置,1000平米的广场上坐满了村民,还有不少孩子在满场跑闹嬉戏,就连周边房屋平房上也站上了“远眺部队”。市京剧团工作人员不停地在大喇叭上吆喝,维持着现场秩序。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清脆响亮的鼓点过后,宛转悠扬的唱腔响彻广场,简陋的舞台上,演员们曼妙的舞姿、精彩的唱段、高昂的花腔,专业范十足,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将近两个小时,京剧《花田错》《红灯记》、二胡独奏《梨花颂》、歌曲《酒干倘卖无》、双簧《买鞭炮》及舞蹈串烧等轮番上演,包江波反串表演的吕剧《小姑贤》选段更是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演出结束,还有不少村民拉着演员问到“明天还有没有?”。

  “比我们平时跳广场舞热闹多了,现场看戏就是有感觉,比电视上好看多了。”演出时,不少村民一直拿着手机到处拍照摄影,当起了“转播导演”,将精彩片段发到了村群里,让更多村民在家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

  “政府组织送戏下乡,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表演,可真是个民心大工程。”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泽告诉记者,瓦罐村历年就有赶庙会请戏的传统,今年受疫情影响没有举办,老百姓都感到很遗憾,这次政府送戏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村里老百姓都高兴地不得了。

  7月份以来,像瓦罐村这样热闹的场面在海阳频频上演,海阳市以京剧团为主,充分调动了民间集团,组建了“文艺轻骑兵”,开展“文化快餐,国粹惠民”戏曲进乡村活动,奔赴各个村庄实地演出,送上了精彩的文化大餐。

  今年受疫情影响,几乎半年时间无法送戏下乡,海阳市便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业务训练,既有《状元媒》《对花枪》等传统戏曲的复排,又有现代舞蹈、歌曲的练习,并且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将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廉政法治建设等内容融入到不同的表演中,丰富了“文化礼包”。

  “送戏下乡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百姓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新变化,为了让群众喜欢听、喜欢看,排练中演员一句台词要改十几遍,一段舞蹈排练半个月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只要群众满意,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海阳市京剧团团长薛涵法说。而剧团里的许多年轻演员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丰富舞台经验。

  在送戏的安排上,海阳提前征求意见,合理安排演出时间,为确保送戏下乡覆盖面更广,海阳市将演职人员分成若干个小队组成“文艺轻骑兵”,分区分片送戏到门,并将演出内容列成节目单,实现了群众“点单”、政府“配餐”、文艺轻骑兵“送餐”。

  “将舞蹈戏曲舞台表演搬到老百姓家门口,不仅能够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弘扬国粹文化,让文化流动起来,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为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添柴加火。”海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中国说。

  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提上来”,近年来,海阳市每年都把送戏下乡列入惠民利群实事工程,每年送戏下乡在200场次以上,惠及数十万村民。今年受疫情影响,虽然推迟了演出时间,但场次却只增不减,全年计划演出400余场,文化的饕餮盛宴将一直持续到12月底。

编辑:卢伟霞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