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烟台全时全域供给文旅大餐 民生工程惠遍港城

2019/7/22 22:42:39   来源:中国山东网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月22日讯 (记者 卢伟霞) 城市在左、海岸在右,山海相拥、人仙共居,这里是秦皇汉武不辞跋涉祈求长生的处所,也是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的地方,这里有着百年胶东民俗文化、千年道家与妈祖文化、万年史前文化,这里是历史古城,也是魅力新城,这里是仙境海岸,这里是鲜美烟台。

  厚重的文化底蕴叠加靓丽的海滨风情,文化和旅游就这样不谋而合了。2018年12月,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挂牌成立,从此诗和远方就走在了一起。为了办好文旅大活动、叫响文旅大品牌、实现文旅大提升,烟台市文旅局树立了“开门办文旅”工作思路,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建立了烟台市文化和旅游服务群众需求征集、反馈和评价机制,公开征集市民文化和旅游服务需求,自2月发布征集评价机制以来,截至六月底,共收到评论和建议727条,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100%,实现了文化和旅游服务供需高效对接。

烟台栈桥(图自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

  “海陆空”“白+黑”全时供给滨海文旅大餐

  烟台有着1038公里海岸线,不仅有网红海岛养马岛、海上仙山长岛,还有开发区金沙滩等七八处白沙碧浪的海水浴场以及集海上观光、垂钓、餐饮等多种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海洋休闲牧场,海洋休闲产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烟台海岸”成为文化旅游新热点、城市新风景。

夜炫芝罘湾

  从养马岛到蓬莱阁的100公里自驾游“海岸之路”,大海在右,城市在左,一路飞驰,美景无限;夜炫芝罘湾、养马岛长岛崆峒岛海岛游、空中看“芝罘仙境”、博物馆之夜为主体的“海陆空嘉年华”新产品,持续提升海岸休闲内容;囊括艺术季、休闲季、美食季、运动季4大板块37项精品活动的海岸生活节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精彩大餐,让世界听到烟台的声音,让海岸生活在烟台得到重新定义与鲜活演绎。

  在烟台,海岸生活是开放时尚的浪漫生活,是美酒美食、鲜美惬意的烟火生活,是听涛伴海、天人合一的仙境生活。烟台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时尚浪漫的情怀,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可触摸可感知的海岸文化,营造可阅读可沉浸的海岸生活。

  文旅大餐贯穿全年 港城市民家门口享“盛宴”

  贯穿全年的烟台首届市民文化节,以8大市级赛事、10大专项活动为引领,“春之声、夏之舞、秋之韵、冬之乐”四大篇章的万场活动打造了一场永不落幕的市民节日。目前,2200多项“春之声”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直接惠及百万市民,4100多项“夏之舞”活动正火热展开,呈现一幅与烟台明媚夏日相得益彰的绚烂文化画卷。

闹元宵 衣忠欣/摄

  在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等重要节点,烟台市文旅局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品、策划活动。假日累计推出文化活动878项、旅游活动206项。全市上半年节假日期间共接待游客12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7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和16.1%。

  为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畅游烟台、乐享旅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7年烟台市创新举办了以“旅游生活化、城乡旅游化”为主题的“烟台人游烟台”活动,经过两年多的持续打造,推出540余项“十游”活动、惠及市民4000余万人次,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品牌工程、服务工程。在“烟台人游烟台”活动的催动下,烟台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葡萄酒旅游、新业态旅游等特色业态载体持续丰富、产品不断优化,目前全市建文化旅游项目66个,总投资2825.3亿元,为市民游客带来层出不穷的新体验。

  深耕厚重文化底蕴 讲好“烟台故事”

  以原创力量讲好烟台故事,增大了这座城市的内涵厚度。

《西海地下医院》剧照

  今年,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旋律,烟台已经推出《西海地下医院》《突围》2部红色经典剧目,树起地方原创精品剧目的标杆,年内还将推出《社区书记》《戚继光》等8部原创精品剧目,以精湛艺术讲好烟台故事,传播烟台文化。同时创新建立了“我们的节日4+N”主题演出机制,举办元宵、“五一”两场晚会,目前正加紧创排“十一”晚会,书写高水平文艺演出新篇章。

  “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阅读推广示范活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烟台大街小巷不停上演。脱贫攻坚,277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为17个省定旅游扶贫村重新确定对口帮扶单位,积极做好支持长岛和与德州、重庆巫山、西藏聂拉木等地的对口帮扶工作。

  对内,文旅惠民;对外,交流推介扩大“朋友圈”。今年,“胶东民间窗花剪纸艺术作品展”欧洲巡展等50余项境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赴国内外重点客源城市、地区召开专题推介会,在马来西亚、俄罗斯、台湾、上海等国家和地区设立15处境内外“烟台文化旅游推广中心”,“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的故事流传四海。

编辑:卢伟霞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