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改革开放40年】烟台大学:"自己的大学"自己建

2018/11/14 10:25:19   来源:水母网    

  34年前,在一片黄沙海滩上,烟台播撒下希望的火种;

  34年后,这里崛起书香校园,挥洒着创业的激情。

  时针滴答,不舍昼夜,烟台大学老科技馆的钟楼,历经寒来暑往,见证着这座城市“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从梦想变为现实。

  一座大学,对一个城市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地方集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烟台大学贴着“不要‘铁饭碗’”的标签诞生,与改革开放的脉搏同频共振,见证了这座城市跨越发展的铿锵步履,满足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的尊重,点燃了城市腾飞的激情和力量。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的烟台,百业待兴。人才短缺成为横亘在烟台行进道路上的一道难题:当时的烟台高等教育力量薄弱,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按照烟台社会发展规划,到1990年至少需要工程技术人员84500人,而1982年实际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仅1351人。以此推算,经过50年也未必能走出人才短缺的困境。

  “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一个饱含着创业激情与赶超发展的城市梦想萦绕在烟台人的心头。1984年,实现梦想的机会降临。

  是年2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来烟台视察,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向他汇报了办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构想。万里同志非常高兴,指示说:“可以搞一个不要‘铁饭碗’的大学,就叫烟台大学……你们实验一下,闯出一个新局面,创出一个新模式。”

  建设烟台大学获批。学校规划总面积1500亩,一期征地900亩,预留600亩,3-5年内建成校舍15万平方米,约需8100万元,由烟台市集资解决。资金从何而来?市里决定,对全市县管以上企业的自留资金和农村社队的自留资金进行测算,企业提5%自留资金,农村社队提1%自留资金,相当于烟台老百姓人均捐资10元建立了自己的大学。

  从1984年7月1日烟台大学破土动工,到1985年9月,仅14个月的时间,烟台大学11个系、14个专业全部招收了新生,正式开学上课。在烟台大学即将诞生的时刻,万里再次专门指示:“学校起点要高一些,发展快一些,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清华、北大要长期支援。”自此,中国两所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自抽调管理、教学、科研骨干,离开芳草茵茵的未名湖和清华园,来到杂草丛生的黄海滩。

  “胸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想为国家教育事业做点工作的理想和信念,我把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烟台人民。”清华大学土木系教师张铜生,是第一批来烟支援的教师。1990年,北大清华援建人员完成援建任务返京,同时成立“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援建会议。学校开设“ 北大、清华两校名师讲堂”,截至目前已举办252期。北大、清华、烟大三校科技园,更是将三校的科技力量聚合在一起,构建起政府、高校、企业联动的产学研平台。

  北大、清华为烟台大学培育了起点高、发展快、后劲足的基因。如今的烟台大学已具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招生资格及相应学位授予权,十多万名毕业生走出校园,踏上岗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几代人的薪火相传,烟台大学始终不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张伟说,烟台大学的根基在烟台,学校努力把服务地方工作打造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成长起来的烟台大学开始反哺城市。今年,烟台大学药学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学校获批3项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烟台大学驶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加速度”。学校不断强化学科与城市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一系列校地合作战略启幕———与台海集团合作设立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已经顺利完成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与荣昌制药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制药专业,破解专业同质化发展的难题;与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签订校所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化学、工程、材料、药理学与毒理学等相关学科取得突破;与冰轮集团、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中……

  从“0”到“1”,从弱到强。与烟台大学一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高校集群崛起黄海之滨。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滨州医学院、海军航空工程大学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烟台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日益完善,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等,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

  “为地方经济服务、反哺社会,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说,学校将积极主动服务山东省、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略海洋战略,强化学科产业对接,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携手打造新型智库,不断深化校所城产融合联动。

  时光流淌,这所寄托着烟台百姓期望、诞生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大学,正以更加自信和成熟的姿态站在新起点上,仰望星空,勇立潮头。

编辑:卢伟霞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