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蓬莱借标准化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助农民增收

2018/7/5 13:54:19   来源:水母网    

  入夏以来,蓬莱市大柳行镇的张裕葡萄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忙着给葡萄掐须、灌溉、除草。今年以来,蓬莱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三产融合的要求,立足“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和中国葡萄酒名城的优势,把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作为“百年立市”产业培育,以标准化葡萄基地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创造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标准模式”,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提高农民收益,农业“传统版”不断升级为“现代版”。

  “合作社+”模式

  农民增收有保障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蓬莱大柳行镇上陈家村,葡萄园内工人们正在忙着“上班”。

  “现在,村民每年除了自己务农,还能在葡萄园工作。”该村村书记陈洪伟站在自己的170余公顷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前,倍感欣慰,“流转土地的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400至500元的租金补贴,到葡萄园工作3个月左右能拿到1万多元的‘工资’,再加上其它时间的务工或务农,实际上有三份收入来源。”基地为葡萄园提供灌溉、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技术支持,承包户和工人只需按照规定任务标准完成葡萄管理即可。

  “参与管理葡萄园的大多是40公里以内60岁以上的农民,这个群体外出务工能力弱,平时在家赋闲,到葡萄基地工作除活动身体外,还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基地的技术顾问梁海忠介绍。该葡萄种植基地带动周边村庄1000多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最忙的时期每天500至600人同时劳作。

  如今,陈家村的村民收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更舒心了。陈家村只是蓬莱标准化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蓬莱已经有5300多公顷标准化优质酿酒葡萄基地,其中优质示范园面积占20%,配套酿酒葡萄基地的企业有20家多,多数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带动近百个村的3万多农民脱贫致富,让蓬莱农民实现了乡村振兴之梦。

  随着葡萄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蓬莱市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将标准化领域进一步拓展,创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优势互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葡萄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提高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同时,聘请专家成立标准化种植专家委员会,随时为基地提供专业指导,帮助葡萄种植企业排忧解难。

  标准化模式

  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南王山谷君顶酒庄葡萄生产基地,成排的葡萄整齐划一。“这就是标准化种植,行距2米,株距1米,可以更好地通风采光。看似产量降低,但葡萄品质高,产出效益是以往两倍还多。”该基地经理王坤介绍。

  蓬莱市场监管局借鉴国外产业发展经验,立足当地特点,先后制定了《蓬莱市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标准》《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范》等标准,从改变种植方式入手,积极倡导葡萄种植由小行距、大密度转变为大行距、中密度,由扇形架式转变为干型架式,大多新建基地亩株数控制在350株左右,葡萄的采光、通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严格控制采摘时间和产量,有效保证葡萄质量。

  种植严卡“标准”,苗木选择更是如此。为从根本上保证葡萄质量,蓬莱市突出选用抗逆性强、生命周期长的优质脱毒嫁接苗,积极与法国波尔多、德国国家葡萄种植和酿造研究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引进40个优质品种、70个品系和11个砧木品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了育出代表蓬莱产区特点、适应性强的优质新品种,实现葡萄种植和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该市自2013年启动了《蓬莱产区酿酒葡萄适应性研究》,“我们已对近10年蓬莱的水热系数、有效积温、日照时数、降雨量等指标归纳梳理,从风土条件、品种物候期、成熟特性等方面,分析蓬莱产区优势品种的性状表现,基本确定了适宜在蓬莱产区种植的品种。”该市适应性研究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该市已在潜力优势品种发展、酿酒葡萄成熟品质提炼、种植技术研究实践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重新修订了《蓬莱产区优质酿酒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产业基础建设提供支撑。

  “葡萄酒旅游+”模式

  产业融合激发新活力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指导下,去年《山东省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将打造蓬莱葡萄酒古堡集群片区列入100个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名单,对葡萄酒旅游“蓬莱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为示范项目优先发展。

  蓬莱市木兰沟功能片区作为蓬莱中部“酒、湖、马”特色资源的核心区域,是该市实现旅游资源生态化、范围全域化、业态立体化的重点示范片区,是突破旅游发展瓶颈的突破口。该片区的成功打造将有助于葡萄酒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以及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加速升级养生休闲旅游产业,为蓬莱乡村振兴工程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通过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催生了集葡萄种植、酿造、加工、采摘、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全市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6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4万千升,已落户特色酒庄33个,葡萄酒产业综合收入45亿元,实现了从葡萄酒产区、葡萄酒庄集群到精品葡萄酒庄聚集区的跃升,带动农户3万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农户身份实现了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成为蓬莱市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独具特色的‘标准模式’给蓬莱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品牌的提升,还促进了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形成了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山东省蓬莱市市委书记杨原田表示,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葡萄种植业划时代的转变”的蓬莱产区先后荣获“国家农业(葡萄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中国酿酒葡萄之乡”“中国葡萄酒名城”等国字号招牌,近日获得了“海岸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海岸葡萄酒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记者 逄苗 通讯员 洪安 玉斌 乃栋 摄影报道)

编辑:郭婉莹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