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烟台出台2个政府规章和21件规范性文件

2018/3/19 9:37:25   来源:水母网    

  记者从烟台市法制办了解,烟台法治政府的建设,不仅直接影响依法治市、法治烟台的进程,更关乎中央、省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目标的重大部署和全局任务的如期兑现。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布了《烟台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2017年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烟台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揽发力。

  51名专家学者任法律专家库成员

  2017年,市政府出台了地下空间国有建设用地管理、煤炭清洁利用监督管理2个政府规章和21件规范性文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城市供水2个地方性法规草案。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了“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制度。

  12月,市委市政府举行第一届“党政一体”法律顾问聘任仪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永霞讲话并为受聘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库成员代表颁发聘书,选聘12家律师事务所、3家驻烟法学院担任法律顾问单位,选聘51名专家学者担任法律专家库成员。

  各级各部门聘任法律顾问“全覆盖”

  2017年12月11日,烟台市副市长王晓军代表政府出庭烟台某建筑装饰有限公司状告市人社局、市政府对第三人房某某(农民工)工伤认定和行政复议不服的“民告官”案件。这是市长层面首次直面法庭,直接被告与原告对话的先河纪录,是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和实践。

  去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305人次,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头雁效应让百姓点赞“获得感”。市县乡公共服务清单全部公开,政府财政透明度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政务信息系统和政务服务热线加速整合。全年受理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等反映事项4万多件,办结率99.2%,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共鸣共振效应急速膨大提升。

  市政府将芝罘区、福山区、高新区的15条“街道命名”公告社会广征民意,一改过去“小事”自做主的行政指令做法。依法决策、依民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始成常态。各级各部门聘任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市级全年完成交办事务138件次。

  加大力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

  加大力度规范政府部门依法行政行为。坚持“阻碍放管服改革的‘法规’一个不能漏,有损于生态环境的‘文件’一个不能要,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一个不能留”的原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清理市本级、市直部门、县级、乡级规范性文件1454件,其中废止了336件,修改130件,继续有效709件,过期失效179件。复议监督综合纠错率达到了32%。受理案件202件,驳回10件,撤销7件,确认违法4件,责令履行2件,终止46件。备案市级重大行政决定235件,清理县市区不合格二级执法主体31个,审验“执法证”3500人,新办“执法证”1410人,审查执法部门网络案件2400起。

  查处2187家违反环保法规企业

  重点领域强化综合法治。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空前,全市依法立案查处2187家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所有河流全部实行河长制,长岛县迎来省委省政府出台《若干意见》的重大生态保护发展机遇。市卫生计生委系统依法开展“监督示范年”活动,依法检查监督各类单位(机构)12138家,立案查办453件,取缔无证机构116家。

  “三城联创”持续深入,全市平安建设志愿者队伍达到5万多人,“雪亮工程”投资4亿多,“天网”视频监控探头达到17.8万个,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县乡投入1.2亿元,网格员达到16313名。“善行义举四德榜”实现村居全覆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压缩到96项

  2017年,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260项压缩到96项。市级第一轮梳理出“零跑腿”和“只跑一次腿”事项800项。政务服务平台“一级建设,三级应用”模式全省推广,“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并联审批”、“容错审批”等举措连连,烟台成为全国“事项办理时限最短”的城市。城市信用综合指数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获得国家城市信用建设创新奖。

  2017年,烟台市第七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第四次捧得“平安杯”,被国家普法办确定为全国首批“七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6个联系点之一,全国、全省法治县市区达到9个荣居全省前列。第五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首个在地方设立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烟台。(记者 宋晓娜 通讯员 李永臣)

编辑:郭婉莹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