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烟台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图)

2018/1/13 9:48:35   来源:胶东在线    

  近日,从烟台市港航局传来喜讯:2017年,全市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4.01亿吨,继2010年突破2亿吨之后,仅用7年时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翻一番,稳居全国沿海港口城市第9位,沉浮157年的烟台港再次迈开了走向国际一流强港的步伐。

  “可以说,2017年是烟台港口发展史上‘历史性’的一年!”烟台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连卫东如此评价。

  因港而立、依港而兴,港口是烟台的立市之本、核心资源、战略资源。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对港口建设发展空前重视,尤其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五次视察西港区,对港口进行了充分调研,明确规划了烟台港口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支持港口发展,掀起了全市港口建设发展的热潮。

  不仅实现货物吞吐量4.01亿吨,提前三年完成港航十三五发展目标,我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达270.23万标箱,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10位。铝矾土进口量、对非口岸贸易量等指标牢居全国首位。西港区一期工程,特别是4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相继竣工投产,西港区-淄博输油管线工程全线贯通,烟台港被列为国家26个沿海主要港口、十二个邮轮始发港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确定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西港区被列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从以港兴市到以港强市,港口集群布局 初步完成

  亮眼成绩背后,是我市多年来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深化港航转型升级的结果。

  政策规划高点定位,顶层设计着眼大局。于2013年出台的《中共烟台市委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港航建设推动港口经济发展的意见》(烟发〔2013〕4号),将“以港兴市”战略升级为“以港强市”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极大促进了港航事业的发展。2017年3月,《烟台港总体规划(2016-2030年)》获得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明确了市域“一港十区”的总体布局,为我市优化港口布局提供了支撑。

  通过实施“向西发展”战略,烟台港投资建设寿光港、套尔河港,租赁经营东营港,战略合作广利港,逐步形成了以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四大港区为依托,以市域其余六个港区及寿光港、广利港、东营港、滨州套尔河港为支撑,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部、服务环渤海,布局合理、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大型港口群。

烟台港西港区大型专业矿石码头作业现场

烟台港西港区大型专业矿石码头作业现场

集装箱

芝罘湾港区集装箱作业区

  五年投入115亿,港航基础设施更趋完善

  港口发展的蓝图有了,如何绘制,必须有坚挺的硬实力。港航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成为我市港航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港口建设资金130亿元,加上征地拆迁和管道等建设投资达到300多亿元。建成生产性泊位45个,包括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比例由2010年底的35.65%,提高到2017年底的40.86%。2017年11月,西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通过省交通运输厅验收。西港区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通用散货码头,芝罘湾港区的集装箱码头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码头的最大靠泊等级,标志着我市港口结构进一步优化。

  累计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5亿元用于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仅2017年就争取7个多亿,位列全省第一,西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30万吨级航道及其拓宽工程、长岛港区陆岛交通码头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全面改善了我市港口航道、防波堤、锚地、陆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水平。

  港口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公路方面,烟台西港区、莱州港区疏港高速和龙口港区疏港高速建成通车。铁路方面,龙烟铁路通车,打破了制约我市港口发展的百年铁路运距桎梏,实现我市港口经德龙烟、石德、石太、太中银铁路直接阿拉山口,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水路中转方面,西港区铝矾土、芝罘湾港区集装箱转水作业健康发展。航空方面,距西港区仅10公里的烟台蓬莱国际机场2015年通航,创造了陆海空联运的新机遇。管道运输方面,莱州-昌邑管道、西港区-淄博输油管道先后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管道运输的空白。

《海铁联运》单位:中铁渤海轮渡公司 摄影:冯守权

海铁联运 (冯守权/ 摄)

几内亚

烟台港在非洲建设的几内亚码头

  两条全程物流链带来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着港口布局的推进,我市临港产业和港口腹地经济也在加速发展。

  “十二五”以来,依托港口优势,烟台港引进了芝罘湾港区益海粮油、中集来福士造船,西港区万华工业、大宇造船,龙口港区百年电力、南山氧化铝,蓬莱东港区大金重工以及莱州港区莱州华电等项目,每年为港口提供近4000万吨的吞吐量。依托西港区建设的万华工业园区、依托海阳港区建设的核电设备工业园区等,成为烟台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借助烟台港进口铝矾土物流交汇节点优势和信息集中优势,烟台港集团与魏桥、韦立、几内亚博凯矿业公司,共同打造了几内亚—烟台港—滨州铝矾土全程物流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2017年,铝矾土山东口岸市场占有率达到74%。随着西港区至淄博输油管道、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和150万立原油罐区先后建成投产,烟台港能源进口全程物流链正式形成,全年完成石油吞吐量4505万吨,同比增长37%。

  在连卫东看来,两条全程物流链的建成,极大开发了新市场和新货源,对于推动港口企业由装卸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提升港口经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西港区通过管道运输为鲁西地炼企业供应原油901万吨,极大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西港区油品码头为万华运输原材料及制品600万吨,支撑了总投资700亿元的万华化工园区一期项目生产和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

  2017年10月,11月7日,运行10余年的渤海湾第一条客滚安检通道开始拆除,烟台港芝罘湾港区一突堤拆除施工正式启动。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之一,芝罘湾区片项目是烟台建设国际化滨海城市的点睛之笔,共包括7个项目,其中一二三四突堤区片作为烟台开埠的原点,将港口生产岸线转换为城市生活岸线,实施城市化改造,还市民碧海蓝天。

  对于搬迁,烟台港高度重视,区内单位、部门不讲条件、相互配合加速推进。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贸易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更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孕育。从因港而立到以港强市,从凭借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到腹地延伸拓展港口经济,如今,在烟台,港口、产业、城市正在高度融合,实现着“港口引项目、项目聚产业、产业带园区、园区兴城市、城市促港口”的良性循环。

  “未来,以建设国际一流强港为目标,加快港口建设和发展,推动烟台市成为环渤海地区内贸集装箱及大宗散货中转的重要中心,东北亚客货滚装运输中心和海上旅游集散中心,区域临港产业聚集中心,对接东北亚、辐射中西部、服务环渤海的物流中心。”连卫东表示,要在优化港口结构、补齐业务短板、提高服务档次上下功夫,支持烟台港集团建设港口融资、港口贸易、港口管理等三大“智慧”平台。

  在连卫东看来,可以预见的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智慧港口”建设,促进港口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实现港口、产业与城市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烟台港的国际一流强港之梦必将得以梦圆。(记者 张倩 通讯员 杨甜丽)

编辑:王丽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