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祭扫胶东人还这样过清明 踏春出游喝粥吃鸡蛋

2017/4/4 8:56:02   来源:水母网    

  清明节里扫墓祭祖、踏青出行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节日习俗。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传承力度有限,不少清明期间的文化风俗和活动已经鲜为人知。民俗专家表示,清明是个“复合型”节日,不只是“祭扫”那么简单。每逢清明节前后,胶东都有踏春出游、打秋千、吃鸡蛋、喝五谷粥等活动。

  扫墓祭祖不忘本

  扫墓祭祖已然成为清明节最主要的主题。

  扫墓,老烟台习称上坟,按照龙口当地过清明的旧俗,自清明日的前四天起,依次为新、旧、百、寒、清五天。其中“新”指新亡者墓祭日,“旧”指祖墓祭日,“百”即“五百日”,“寒”即寒食节,“清”即清明节,五天之内均可上坟,故有“上新坟”、“上旧坟”、“上百日坟”、“上寒食坟”和“上清明坟”之说。民俗专家介绍,扫墓一俗起源于秦代,每年此日,“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时之敬。”扫墓时除了除草添土外,照例在祖坟前陈列牲礼和菜蔬,名曰“案菜”。

  就当下来看,从古时流传下来的清明节烧纸是一种严重危害山林安全的陋习,但除此以外,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情感的积淀。“人们都在这几天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人,就是教导大家不要忘本,而今天自然兴起的以鲜花和音乐代替冥纸、纸扎牛马等迷信用品,形成了一种文明有意义的缅怀方式,从而使传统的节日更加健康和丰富多彩。”民俗专家刘正中说。

  踏春出游寻希望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在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刘正中说,清明节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应当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当然,清明节还有放风筝、插柳、牵钩(拔河)、打马球、斗鸡等文娱活动。

  吃五谷粥盼好年景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救命恩人介子推而在这天禁止烟火、不准烧火做饭,故称“寒食节”。明清以后,寒食节逐渐和清明节融为一体,并将祭祖、扫墓等礼数融为一体。旧时寒食节不生火、吃冷食,后来逐步改为“日出后不生火”,即日出前做好早饭,日落后做晚饭。

  据了解,清明节必需的寒食是鸡蛋。“清明节的风俗不少,印象最深的当属吃鸡蛋。”刘正中介绍说,“鸡”、“吉”字谐音,鸡又报晓司晨,清明节早晨吃鸡蛋,有图吉利、祈愿健康的意思。刘正中告诉记者,清明节一定要吃的是“面塑飞燕”。“意思是南方的燕子回来了,春天也来了,面塑飞燕象征了万物复苏。”

  此外,清明还要喝“五谷粥”,人们在清明节前夕将麦子或高粱米脱皮,并将其与少量玉米粒、黄豆、花生米、大枣、杏仁等放入盆里泡8-10个小时,之后下锅添水,文火煮到粘稠就好。一家老少围坐吃面燕、鸡蛋,喝着香甜可口的“五谷粥”,祈盼五谷丰登的好年景。(记者 刘洁)

编辑:吕玥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